冬至起,23点前要睡觉,不然……
冬至的到来,也是数九寒天的开始。冬至,是数九“一九”第一天。从冬至到立春的45天,阳气渐生,阴气渐收,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生阴消的过渡时期。此时应该如何养生?
杨洋 老年病科
主治医师
医学硕士,西医内科学教研室秘书,泸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病专委会秘书。擅长老年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冠心病、脑梗死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、老年痴呆等老年内科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治。
中医讲究“天人合一”,人体阴阳之气与自然界阴阳之气相应,因此养生应当顺应天地阴阳之气升降、沉浮。此时节养生,当以滋阴、藏阳为重。
起居调养 1 防寒 冬至之后天气极寒,除了衣着保暖,防止阳气外泄,还要多出门晒晒太阳,补充阳气。 2 睡好觉 肝藏血,人卧则血归于肝;每天在23点前睡觉,颐养肝血。 3 少运动 冬至后阳气始萌,万物始成,不可动泄,是天地人体积蓄精气,养育阳气的时机,不宜过度运动。 4 泡脚 身冷脚下寒,而冬至寒气通于肾,每晚睡前泡泡脚,搓搓脚底板,不仅滋肾阴还温肾阳。 饮食调养 冬至时节,脾胃蠕动慢,忌暴饮暴食;吃多了,易损耗阳气,饮食以健运脾胃为主。脾胃属土,此时节可多吃一些地下生长的食物,如萝卜、花生……可补益中气、兼助阳气生发。 冬至饮食养生要遵循“秋冬养阴,无扰乎阳,虚者补之,寒者温之”的古训,少食生冷,但也不宜躁热。过食辛辣只可生阳动火,导致内热积聚,郁热上冲。肥甘厚味易导致饮食不化,聚湿生痰。 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、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,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,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。如多饮豆浆,多吃萝卜、花生、山药、青菜、豆腐、木耳、番茄、藕、白菜等。 艾灸穴位推荐 1 命门穴 位于腰部,背后正中线上,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。命门,为人体生命之门。艾灸命门穴,可借助冬至阳气升发之势,依靠艾灸的助阳功能,对各脏腑有温煦、激发、推动的作用。 2 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肚脐与胸骨连线下端的中点,是治疗脾胃疾患的常用穴位之一。艾灸此穴能温胃补阳,调理气血。 3 神阙穴 位于脐中,神阙穴是五脏六腑之本,为任脉、冲脉循行之地、元气归藏之根,为连接人体先天与后天之要穴。艾灸神阙穴可益气补阳、温肾健脾、温通经络。 4 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外侧,犊鼻穴下3寸,犊鼻与解溪连线上。艾灸足三里穴具有补益脾胃、扶正培元、驱邪防病的效果。 来源: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编辑:锦鲤
主题测试文章,只做测试使用。发布者:小编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xnecm.com/jiankang/1743.html